文章初版日期:2023.04.02

謹以此文紀念郭明優先生(1940-2023.03.29)

100讚 zzt0329 #zzt拉麵 #zzt0329 #zzt100讚

20230402_郭明優_台灣拉麵.jpg

圖片來源:愛知縣旅遊觀光網站 https://www.aichi-now.jp/tw/foods/detail/189/

1938年,來自臺灣台中大甲的郭宗仁先生渡海到日本工作,最先在兵庫縣尼崎市發展,結識了汪蘭女士,而後在1945年於名古屋市笹島町開了中華料理店「萬福」,前後生下七個孩子(謝謝 家屬指正),其中本文提到郭明優、郭茂藏、郭黎華、郭淑子以及郭政良這五位。

萬福後來在1957年改名為「大和食堂」,但是生意一直不是很穩定。郭明優先生後來繼承父親事業,於1962年改名為「味仙」,並且搬到今池重新出發。為何取名「味仙」是因為想要如「酒仙」、「詩仙」那樣在不同領域顛峰造極的境界。最初味仙沒有賣臺灣拉麵(台湾ラーメン),真正出現臺灣拉麵是郭明優先生在1970年回臺灣時,受到臺南擔仔麵啟發,再加上辣椒和韭菜,繼而調整成拉麵版。最初只是當員工餐,後來常客吃了也覺得很好,才放入定番菜單中,而這個拉麵是臺灣人做的,自然就稱之「臺灣拉麵」。

味仙拉麵除了本身味道外,另外有三個特色,第一、一般中華料理店大概晚上9點就關門了,而味仙則是營業至深夜(今池本店開到凌晨2點);第二、味仙本質上還是中華料理店,所以不是只有賣拉麵而已,其它料理選項也很豐富;第三、味仙的經營採家族經營,這是由郭明優訂下的規則,1973年,郭茂藏先生的分店「八事店」(原本1965年味仙 豊田店搬家而來)開幕;1981年郭黎華女士開了「矢場味仙」;1982年郭淑子女士的「味仙 藤が丘店」開幕;1987年郭政良先生的「郭 政良 味仙 日進竹の山店」開幕。先前在介紹家系這種特色店家拉麵的時候我曾提過,家系除了直系有比較嚴格的認定,其它只要不要離原本框架太多,都可以稱家系。味仙的臺灣拉麵也是特色店家,它的規定是只有郭家相關人士才能開名叫「味仙」的臺灣拉麵,其它人則不受限制,可以賣臺灣拉麵。

回頭談味仙拉麵的味道。味仙隨時間演進,後來也發展出四種不同風格的臺灣拉麵。除了郭明優先生最原始的版本(ノーマル)之外,稍微再辣一點的稱為「義式」(イタリアン),辣度更高一級是「非洲式」(アフリカン,僅有八事店有),辣度相對低的則是「美式」(アメリカン)。除了辣度外。除了上述四種風格之外,各店也有一些自己獨特的做法。郭梨華女士的矢場店是添加豬背脂肪和大量蒜頭的重口味,一般拉麵迷認為「ジャンク度」最高的一間,也因為開的位置附近學生族群居多,價格也是相對低的;郭淑子女士的藤が丘店的肉燥比較柔和,另外也提供髒髒流的湯拌飯選項;郭政良先生的臺灣拉麵有一碗味噌限定,加入了名古屋的八丁味噌,稍微中和了辣度,增加了味噌的風味;此外,他的「塩台湾ラーメン」則是更清爽版的美式,油度降低許多,而另一款咖哩限定則是基於名古屋名物咖哩烏龍麵而來,屬於濃厚咖哩風味的拉麵。味仙幾乎都開在關西,只有郭政良先生在關西以外地區展店,例如2016.08.02東京的味仙1號店。加上日清食品在2017.03.21推出臺灣拉麵的泡麵,又再將臺灣拉麵推廣至日本全國。

要說到味仙為何會受到歡迎,要順便聊聊日本所謂「超辣美食」(激辛グルメ)。其實日本人是不太能吃辣的,但在1980年代開始,出現所謂第一波的「激辛流」(激辛ブーム),像是零食公司湖池屋在1984年推出的「卡辣姆久」(カラムーチョ)被認為是第一波激辛流的先驅者,而1985年的泡麵「カラメンテ」創下年收35億的成績更是有推波助瀾的效果,直到1986年「激辛」這個詞被列入「新語. 流行語大賞」,正式確認激辛流的歷史地位。而拉麵其實本來也沒太多人做辛辣的口味,味仙也就搭上這波激辛的潮流開始流行起來。
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Pttzzt/posts/pfbid0bJmuTxggLxj6uot5yyrdfLqB47LL1o7R6v4FrySxxdpws97gzdyNpowzCKpow6j2l